老城“新”事——西安老旧小区改造走访见闻
新华社西安1月14日电(记者李华)进入腊月,古城西安小东门里,永兴坊美食街区年味渐浓。作为“唐城108坊”之一,这里不仅是热门旅游打卡地,也聚集吸引了一批生意人就近置业、便利生意。
早在2017年,33岁的蔡小宏为方便经营商店、改善子女上学条件,在永兴坊附近的老旧小区内购置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新房却给蔡小宏一家添了“心事”。
“我的房子在顶层7楼,因年久失修,一下雨,屋顶就渗水,闹心得很。”蔡小宏说,2019年年底,他们小区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他很欣喜。
蔡小宏所住的新中小区,地处西安市新城区,是1997年建成的棚改房,东西两院28个单元居住着784户1800多人。走访时记者看到,施工队正在楼道里铲墙皮、刮腻子,临时搭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部设立在院落一角。院内设施简陋、道路坑洼,公共空间狭小。
据新城区东三路社区党委书记薄宝琴介绍,辖区内80%以上都是老旧小区,因此改造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改造的‘必选项’包括粉刷墙体、铺设道路、屋顶防水、改造地下管网等。如果有条件,我们还会加装电梯、修建花园,打造休闲健身专区。”
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福祉相连相系,更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古城西安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对364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80%以上,让改造后的小区,不光要“好看”,关键要“好住”。
老旧小区改造并非易事,量大面广、情况复杂。与其说是一项民生工程,不如说是一项社会基层治理工程。在记者走访的12个老旧小区中,地处新城区兴盛社区的北新街5号院情况最特殊、改造任务最艰巨。
占地5亩多的北新街5号院,是1994年建成的棚改回迁房,居住着12个单元的249户900多人,房屋面积最小为39平方米,最大67平方米。记者在院内看到,外扩式的防盗护栏,让原本狭窄的空间,显得更加逼仄。
防护栏拆与不拆,成为这个小区改造的焦点。
“房子本身就小,防护栏伸出去,还显得房子大一点。”老住户胡小玲告诉记者。
北新街5号院虽是三无小区,但因比邻多所知名小学,租赁行情紧俏。一些住户、租户建议保留防护栏,以扩大房屋实用空间。
“拆或不拆,改或不改,每一项工程的改造,都要广泛征集居民意见,政府也不会搞‘一刀切’。”兴盛社区居委会委员徐琼说,比如,北新街5号院的防护栏,我们决定暂不拆除。
始于“小区”,全面布局。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安同期还开展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断头路打通、架空线落地等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
当记者告知这一系列“组合拳”时,胡小玲满怀期待地说:“到时候不仅‘面子’好看,‘里子’更好用!”
编辑:胥月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