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中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与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国内越来越多行业正转变自身发展方式,适应新发展要求。
其中,建筑行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担负的角色可能尤其特殊。《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这一可观占比决定了未来数年内,建筑行业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必须拥抱变革创新。建筑行业需为“双碳”目标做出哪些努力?这可能给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8月26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于北京举行的第五期学术会议暨全国低碳日特别活动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并可能成为城市之间新的也是更好的竞争抓手,让城市在建设新区新城增量时可以很好借鉴国际经验;同时,也需要更好的政策统筹与细化。
“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竞争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学者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对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会是一场艰难大考,离不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城市和地区间经济增速的相互竞争曾被认为是中国过去40年经济飞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则认为,在“双碳”目标时间表下,“减碳”竞争将成为中国的城市间GDP增速之外的一个新的、而且是有益的竞争点。
在26日IFF研讨会发言中,仇保兴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是城市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学习。而“十四五”期间,中国城市间将会转向GDP的竞争与减碳的竞争双轨并行、双轨启动。
“双轨启动后,竞争中间包含着学习和合作。这将对整个‘双碳’战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性影响,”他说。
在仇保兴看来,从城市角度实现“双碳”目标的方案必须先描绘好一个路线图,且具备五大特征: 安全意识、成本降低、技术可靠、贴合中国实际,并具有进口可替代性。在此之上,中国城市的碳中和路线图,就拥有了一个可靠的基础。而路线图的制定,意味着城市间展开的竞争和学习可以把技术、政策根据当地情况和资源禀赋,竞争性开展运营。城市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有效提升新技术和新变革措施的合理性和投资效益。
城市与建筑行业指标举措需要细化协同
研讨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认为,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政策组合拳”。
“2007年后,国家相关部门与机构已经制定诸多相关评价体系和技术指标。如今,在“双碳”目标下,需要将这些技术指标体系进行整合和细化,” 王凯说。
王凯看来,城市和建筑业在“双碳”目标下任务艰巨。一方面,中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整体的比例已经较高;另一方面,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尚没有达到峰值——中国2020年的城镇化率是63%,如参照国际惯例的75%~80%,中国还有增长空间。这意味着城市还有更多住房需要建设。此外,各个城市产业结构、人口增长不同,不同城市碳达峰时间表和路线图都有差异。因此,而相关的指标体系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如针对城市编制一些针对碳中和的专项工作。
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波荣表示,从全球看,建筑的碳排放总量是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9%,其中运行相关占28%,建造11%。具体到中国,长期看,建筑运营期间的碳排放还有一定的增长需求,需要关注。同时,建造带来的碳排放则必须要下降。
他也强调,“碳中和”的目标并不意味着要求电力、交通、能源、建筑四个工业部分全部实现零排放。同时,对建筑行业的碳排放管理不能只抓新建筑而忽视既有建筑。
他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的既有建筑占全市建筑面积85%,其中2000年前的建筑占25%以上,而这些建筑普遍存在节能标准落后、碳排放强度大的问题。
“如果我们只抓新建,事实上只抓住了很小一部分排放问题,”他强调。
因此,他认为,“需要调整既有建筑改造的重点,结合国家‘十四五’城市更新行动方案,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这种重点和资金使用方向,从简单的节能维护、加固,调整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上。”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王元丰也认为,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认清差距,转变理念。他指出,从全球看,建筑业的资源消耗、用能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太大,距离碳中和的要求也有距离。因此,这不只是中国建筑业的挑战,而是全球建筑业都面临着这样的挑战。
“我们目前谈‘碳中和’,都还只是运营阶段的碳中和。这是不够的,这只占全国碳中和要削减碳排放的20%左右。建材和建造阶段使用的能耗和排放也很大,会对建筑业的能耗有很大的影响,而新建必须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因为到2060年现在建的新建建筑,相当比例还在使用,”他说,“因此,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要建筑上下产业游协同努力。”
借鉴国际经验
国际金融论坛(IFF)这场研讨会举办于第九个“全国低碳日”当周,是该论坛今年的第五次期学术活动。作为全球碳定价机制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IFF长期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生物多样性等议题保持关注,此次研讨会也将中国的“双碳”路线图与国际视角做了对比。
林波荣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挑战巨大。中国碳排放总量大,且目标时间短。欧盟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为71年、美国为43年,而中国国仅有30年。同时,中国当下的经济发展阶段,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碳排放还要增加。低碳发展尚未与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一定程度脱钩。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上,中国正借鉴不同国家的有效经验做法。研讨会上,落基山研究所区域零碳发展部门总监王萌介绍了建设新城新区时更好实现减排目标的国际经验和理念,即落基山研究所提出的为“零碳”园区制定综合能源规划,以其为抓手开展新城新区建设。这是因为在能源系统面临深刻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能源规划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需要。
目前,这套方案已经协助参与了北京未来科学城的建筑规划。作为北京市创新名片之一,北京未来科学城的战略定位之一是以能源利用的清洁化实现低碳目标。因此,落基山研究所对北京未来科学城的规划,是通过将综合能源规划纳入到规划统筹阶段和其他的各个类型的规划,发挥统筹引领的作用,并对后续的规划进行指导。
王萌介绍,根据研究所测算,如果在中国更多的新城新区推广综合能源规划的做法,能够为国家的碳中和总体的减排目标贡献15%左右。
编辑:马静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